五月,太行山满目苍翠。在河北赞皇县宋会村,山上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流向”这个小山村。葡萄大棚里,村民们正在打理新梢,眼里满是丰收的期待。
松村鸟瞰图
“以前的宋会村不是这样的。”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宋会村的老支书振刚感慨万千。
宋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区,土地贫瘠。过去,这个村庄缺乏支柱产业。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半数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转机始于2016年。国赞皇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启动对口帮扶工作。工作队和两个村委会开始筹划宋会村的“致富大计”。
想要脱贫,需要产业支撑。宋村三面环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葡萄。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宋会村的扶贫项目。
“种葡萄能致富?”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到邢台前南峪村和秦皇岛昌黎县走访。
“只有出了山,你才开了眼界。这颗葡萄里藏着一个入口。种得好,真能发财。”回村后,村民张淑珍不顾丈夫的反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草、施肥、摘心、摘心、摘水果和蔬菜...小小的葡萄园承载着张淑珍脱贫致富的希望。她恨不得天天住在葡萄园里。
张淑珍的葡萄园获得了大丰收。
2017年秋天,宋会村的葡萄获得了丰收。村里60多亩葡萄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一空。张淑珍挣了一万多元,起初反对丈夫,开始一起打理葡萄园。今年,通过种植葡萄,这个小山村整体脱贫。
2018年3月,赞皇县调整驻村干部,新的工作队接过了“接力棒”。为了不断扩大葡萄产业,新的工作队帮助注册了“宋会葡萄”商标,建设了文化走廊,增加了葡萄品种,拓宽了增收渠道。
新工作队一边读“葡萄经”,一边协助跑村集体光伏扶贫项目。2018年6月,308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现在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现在我家有近两亩葡萄,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我家的葡萄甜,我的日子更甜!”手里有了钱,张淑珍翻修了老房子,买了一整套家电和家具。
“如果村里的葡萄产业想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延长产业链。”宋村村党支部书记陆说,村里正在规划集采摘、观光、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葡萄特色产业。
村民卢振英把家里闲置的房子粉刷了一下,开了一家农家乐,做了一些大锅菜、煎饼之类的特色小吃,招待游客,年收入三四万元。
宋村从脱贫到富裕,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2021年,宋会村葡萄相关产业产值达83万元,人均年收入1.1万元。同年冬天,村里建起了12亩的葡萄大棚,可将葡萄成熟期提前20多天。预计每亩可增收万元。
看到宋会村种植葡萄致富,周围的村庄纷纷效仿。目前,以宋会村为中心的葡萄产业带已初步形成,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一边。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一条宽阔的道路在山村人的面前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