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六喜
闪电
倩倩
颂文
在高增长时冷思考是必要的,对于华熙生物而言更是如此。
在原料、医疗终端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时,华熙生物杀入美妆护肤的红海,拓展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快速实现规模化扩张,验证了从原料到终端的产业链闭环,并迅速在消费终端市场拥有了姓名。
但让市场没想到的是,在护肤品版图快速扩张的当下,华熙生物再一次“点刹”。今年上半年开始,公司主动进行护肤品业务战略调整,放缓发展速度,进行产品规划调整及健康度审视。
这些战略调整的效果,都在业绩上显现出来。
8月29日,华熙生物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4.77%。
其中,经过两年调整的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4.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11%;进入新一轮调整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原料业务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23.20%。
只是,华熙生物为什么要在此时进行新一轮调整?调整后的护肤品业务还能重回增长通道吗?而从速度转向质量发展的华熙生物,未来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1、二次主动“刹车”背后
2021年华熙生物主动刹车医疗终端业务,以提高发展质量,修炼内功。2023年上半年,经过调整后的医疗终端业务恢复高增长。
而这一次,华熙生物再次刹车的是护肤品业务。
华熙生物业务发展“四轮驱动”包括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大板块。
其中,生物活性物原料是华熙生物的核心基础,代表公司的深度。医疗终端代表公司的高度,覆盖眼科、骨科、外科、整形美容科、皮肤科、胃肠科等。以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为主的消费终端,则代表华熙生物的广度。
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在过去几年带动华熙生物业务呈现规模性快速增长,并构建了公司在消费者端的品牌影响力。
2022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规模达到46.0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7成。
目前,公司旗下已拥有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等多个功能性护肤品牌系列。其中,润百颜、夸迪年收入已经超过15亿元,米蓓尔、bm肌活的年收入也逼近10亿大关。
随着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的不断巩固,这些品牌已经度过高速增长的原始积累阶段,步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经过前几年的高增长,国内护肤品市场增速在2022年回落,发展格局也呈现出新特征。外部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趋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找到合理的渠道扩张路径,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运营和产品布局调整,是美妆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2023年初,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就曾对外表示过对护肤品业务的思考。
“华熙生物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底和其他品牌有什么区别?其实大家不太分得清。通过去年应该有一些认知,2023年更要进一步加强品牌的锐角,这些品牌未来要和消费者产生强连接。”赵燕说。
在此背景下,华熙生物主动放慢发展速度,对护肤品业务踩下“刹车”。
通过财报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确实刹车了,实现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公司护肤品业务线也确实进行了业务健康度审视,并进行了大量战略调整。
具体而言,产品端核心战略是打造大单品及大单品系列、提升收入占比。护肤品线各大品牌构建了产品开发数字化体系,且各大品牌均成功推出多款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有多款大单品销售收入过亿,大单品收入占比继续提升。
其中,润百颜大单品系列屏障修护系列、光损伤修护系列和抗时光修护系列,合计占比已超过润百颜整体销售收入的50%。
渠道布局方面,公司主动对渠道结构进行调整,强化品牌力、提升复购,通过深耕精细化运营加大自播渠道构建。报告期内,日销和自播渠道在功能性护肤品渠道占比均有所提升。
品牌建设方面,则更加专注于加深对核心人群的情感链接,加大对站外营销的推广宣传,加强对特定功效的权威解释,强化品牌心智占领。
经过全方位调整的护肤品业务,是否能在后期重回增长通道?华熙生物此前对医疗终端业务的刹车和调整,或能提供参考。
2020年-2022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76亿元、7.00亿元、6.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79%、21.54%、-2%。
2023年4月,赵燕在公司年报媒体沟通会上曾对媒体表示,2022年医疗终端板块的医美业务确实和之前持平没有增长,原因是她在2021年给这项业务踩了一脚刹车。
在行业合规问题突出,品质化发展趋势转向明显的背景下,经过两年的调整,华熙生物医美业务重点聚焦于面部年轻化领域,并进一步聚焦和深挖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医疗终端业务恢复增长。
2023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4.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11%。其中,与医美相关的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56.76%。
目前,护肤品业务增速暂停或将给业绩带来压力,但也为后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只是,无论是护肤品业务,还是原料、医疗终端业务,最终的竞争壁垒构建,还是要回到研发与创新上。
2、底层布局,孕育新可能
业务上的布局和成绩是显性的,但决定企业发展的底层因素,更多还是在冰山之下。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下,成立于2000年的华熙生物,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在第二个十年实现了“生物活性物从原料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覆盖。进入第三个“十年”,华熙生物正致力于打造成为生物材料的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其中,合成生物无疑作为华熙生物的战略要点。
“合成生物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祁庆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把传统的发酵技术与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结合,能让菌种发酵更快,“比如原来需要90天、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发酵,通过改造微生物,也许一天就能完成。”
随着技术发展升级,华熙生物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透明质酸的实验室发酵产率已达到73g/l,是其通过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透明质酸16-17g/l产率的4倍以上。
除了提高效率之外,合成生物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践行绿色生物制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悉,原来人类获取物质的方式主要是植物提取、动物提取以及化学合成,例如,想获得青蒿素、红景天苷,需要花几百天甚至好几年的时间去种植,然后利用化学溶剂去提取。这些方式不仅效率很低,还可能带来废水污染、空气污染。
现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去创制新的细胞工厂,可以替代植物提取、动物提取和化学合成的这些原料。比如生产青蒿素、红景天苷,仅仅用几天的时间,用一个非常小的发酵罐,就可以生产出相当于几百亩几千亩土地所种植出来的植物提取的原料,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和破坏。甚至未来能够利用无机碳源去做到碳循环,生产很多的大宗化学品。
洞察到合成生物巨大潜能的华熙生物,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合成生物领域,并将合成生物作为公司底层核心技术及发展战略重心,率先在技术平台、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产业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投入。
2023上半年,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持续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121个,并在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或中试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下,新上市bioyouthtm-egtpure 超纯麦角硫因、hybloomtm微真等4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
其中bioyouthtm-egtpure超纯麦角硫因,相较于化学合成法,合成生物生产的超纯麦角硫因不含副产物,具有杂质少和杂质含量极低的优势,表现出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特点。
此外,还有重组胶原蛋白、脂肽、酶法唾液酸等超过10种新原料产品进入试产和中试阶段。
这些原料中是否会诞生下一个透明质酸,尚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不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华熙生物已在持续提升制造转化和产业转化能力。
半年报显示,2023年下半年,华熙生物无菌级ha生产线预计正式投入使用。海南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也将正式投入使用,该产业园的启用将有助推动公司在医疗器械、再生医疗和国际业务上的布局。
在研发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华熙生物专利成果也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申请专利801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395项(含发明专利260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255项,国外发明专利5项)。
3、在变化中发展,从高速到高质量
截至今年,华熙生物已经发展23年,正进入打造成为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显然,走得稳比走得快更为重要。
随着业务规模呈几何级增长,这也对公司的战略目标、运营体系、组织管理、人才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性、品质化发展、组织运营管理效能提升,变得尤为迫切。
新的发展背景和战略目标下,变革已是势在必行。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推进落实“数字化转型、组织能力提升、合规经营、安全运营和降本增效”五大战略任务,通过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系统的流程设计,驱动业务良性发展,通过组织能力支撑个人能力发挥。
具体而言,上述战略由公司董事会统一战略部署,在公司总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层带领下进行。
华熙生物正行进在从快速增长到稳健增长的过渡期中。这或许会阶段性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速,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发展速度到发展质量,也是长期主义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