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者节,怎么能不提黄浦呢?毕竟,两者可是有着不解之缘哦~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浦区山西南路200号
86年前的今天,苏州河两岸烽烟四起,爆裂声铺天盖地。夜幕下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东路北侧的南京饭店,此刻却是另一番喧嚣景象。15位平均年龄不过28岁、经过乔装打扮的记者正聚集在酒店的一间套间里,举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大会。
范长江、羊枣、碧泉、夏衍、恽逸群……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青记”会员们,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斗争洪流,为民族解放而战。战火无情,但他们始终坚守一线:有的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有的随军深入敌后,有的只身化装深入敌占城市……一篇又一篇振奋人心的报道,经他们之手见诸报端,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没留下一张照片。
如今,时过境迁,但在山西南路200号,见证“青记”诞生的南京饭店依旧矗立,向我们诉说着当年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感人故事;而每年的11月8日,记者们既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也是在回望与致敬过去的那段英勇岁月。
延伸阅读:为什么“青记”选择了南京饭店?
一是饭店大楼毗邻黄浦江与苏州河,水路阔达;又离火车站不远,出行便捷。因其地处繁华闹市,万一发生意外,出楼后顷刻间就能淹没于熙来攘往的人海之间。
二是在上世纪30年代,位于租界内的南京饭店是职业记者们经常聚会座谈、协商探讨“新闻记者的组合问题”的场所之一。而距此不远处的一条不过三百多米的小马路,名曰山东路,又叫望平街,曾是中国报馆最为集聚之所在,有“报馆第一街”之美誉。
说到望平街,巧了,今天的第二位主角,就在望平街上。
黄浦区汉口路309-1号
还记得《情深深雨濛濛》里的书桓和杜飞吗?
作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传播范围最广的报纸,存在了77年的《申报》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的报社大楼——申报馆建成于1918年,位于上海公共租界与汉口路的西南转角(汉口路309号)。该楼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具有明显新古典主义风格。整栋大楼共有超过100个房间:一楼为印制车间,包括排字房、印刷间等;二楼至五楼设营业厅、编校人员办公室、图书馆、校对室、照相间、餐厅等。在当时,如此规模的报馆大楼在上海乃至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落成伊始,申报馆即为上海报业重要地标。从1918年到1949年,它经历了《申报》乃至整个近代上海新闻业的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申报》停刊,该楼转给解放日报社使用,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继续着自己的新闻使命。如今,它已变身为高级餐厅,以“the press”为名重新与公众见面。在这家由复旦学子众筹打造的咖啡馆里,《申报》旧时的风貌仍清晰可见。
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53号
韬奋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近代著名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而建的。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韬奋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1958年,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名由邹韬奋生前好友沈钧儒题写。
纪念馆地处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全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为两幢新式里弄建筑,由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和韬奋故居两部分组成。截至2019年末,该馆藏品数量4031件,珍贵文物12件。韬奋纪念馆不仅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也是学者们免费学习和研究邹韬奋的场所。
邹韬奋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他主编的《生活周刊》、创办的生活书店和三联书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的最高奖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截至2022年11月,“长江韬奋奖”共举办17届,评选出“长江韬奋奖”330余人。
良心在左,真相在右。
时代在变化,但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和担当始终不变。
祝福和敬意,送给正在奔赴现场、记录时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