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带来的热潮还不满一年,很多相关的初创公司已经面临严重的问题。
近日,来自《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显示,有部分风险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出现也并不足以阻止长达数年的创业低迷。
再过两个多月,由 chatgpt 引发的新一轮热潮就整整一年了。
虽然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涌现了大批创业公司,但一些在创立初期表明对生成式 ai 充满热情的初创公司,现在却面临着裁员和用户兴趣逐渐下降的问题。
例如,作为一款面向作家和企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截至今年 7 月,jasper 的用户增长已经连续四个月下降。
有知情人士称,虽然该公司于去年秋季筹集了 1.25 亿美元资金,估值已经高达 15 亿美金,但仍于 7 月份进行了一轮裁员,并下调了今年的收入预测。
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才发展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风口上的初创公司便已经在努力应对可能的行业清算问题。
从低迷到高潮,如今又「降温」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业低迷期后,chatgpt 的发布曾一度重新点燃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乐观情绪。
而现在,在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巩固了他们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投资人的出手变得愈发谨慎,他们意识到很多初创公司已经遇到了严重问题,新一批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能否生存下来的不确定性在逐渐上升。
就像 index ventures 的合伙人马克?戈德伯格所说的那样:「起初,风险投资界的人士都乐观地认为商业人工智能应用『将以光速实现』,而现在,『一个浅浅的幻灭低谷』正在形成,前进的道路似乎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加 11 模糊。」
当时,来自硅谷的一些声音宣称,生成式 ai 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风险投资公司也招募了大量新员工,并表示它们将投入数十亿美元来支持这个尚未得到证实的行业。
戈德伯格表示,chatgpt 在开放初期激增的用户数量导致投资者大大高估了消费者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的速度。
在获得客户或收入之前,投资者竞相支持开发这些产品的初创公司,引发并加剧了人们对市场可能过热的担忧。
如今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也基本印证了,现在想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变现」是困难的,用户的兴趣正趋于平稳或下降,运行这些产品背后的硬件也变得异常昂贵,很多初创企业已经无力承担如此大笔的费用支出。
对于生成式 ai 来说,「降温」可能是现在的一大关键词。
据分析平台 similarweb 的数据,chatgpt 的月度在线访问量在经历了最初数月的增长后,6 月和 7 月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同样,来自分析平台 sametime 的数据显示,midjourney 的吸引力也趋于平缓,截至 7 月份,其月访问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
而在 6 月份刚刚融资 9000 万美元的 synthesia,其过去六个月的网站用户增长也均为持平或下降的状态。
科技行业仍对 ai 充满期待
虽然各类产品的增长趋势已经大大放缓,但对于微软、谷歌和其他巨头公司来说,均在大力投资并推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
尤其英伟达的业务更是蓬勃发展,q2 的利润更是远超分析师预期。
初创公司的投资者表示,虽然生成式 ai 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总有一天,会像当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催生出新一代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不过,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热潮还不足以阻止创业资金总额的急剧下降。
根据 pitchbook 公布的数据,尽管对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的投资增加了 65%,达到 33 亿美元,但美国第二季度的风险投资总额还是骤降了接近一半。
有投资者表示,他们仍然不确定围绕该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成功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许多企业也尚未证明他们如何留住用户,并开发出现有科技公司无法轻易模仿的产品。
在商业模式不明朗的情况下,还需要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可能会持续花费公司数千万至数十亿美元,这对于绝大部分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负担。
考虑到盈利之路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谷歌和微软支持的 openai 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投资者对于为此类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就变得犹豫不决。
而相比之下,openai 预计明年将产生 10 亿美元的收入,至少能够抵消部分运营 chatgpt 的惊人成本。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几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已从能够提供计算能力和其他有利于训练大模型的资源的「金主」那里寻求到了大部分资金。
据报道,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超过 100 亿美元,它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也从谷歌那里获得了数亿美元投资的承诺,而微软和英伟达还帮助 inflection ai 筹集了 13 亿美元。
虽然未来的变数依旧很大,但「含着金汤匙」的几家初创公司,底气总是更足了一些。
参考资料: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